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,坐落在嵩山的腹地,群山环绕,绿树成荫,特别是它位于少室山的深邃丛林中,因此得名“少林寺”。这座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象征之一。
少林寺的建寺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太和十九年(495年),当时北魏的孝文帝为了安置印度高僧跋陀尊者,决定在嵩山少室山的北麓建立寺庙。从那时起,少林寺不仅成为了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,还因为它与武术的深厚渊源而声名远扬。尤其是少林功夫,被誉为“天下功夫出少林,少林功夫甲天下”,使得少林寺在武术界的地位独树一帜。
然而,少林寺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,经历了多次灾难和几度兴废,尤其是在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政权下,当时佛教的信徒数量激增,北周武帝为了限制佛教的影响,曾下令禁止佛教活动,少林寺在这场运动中遭遇了毁灭性的破坏。
展开剩余82%少林寺最为惨烈的一次劫难发生在1928年,那是民国时期,当时的军阀石友三下令火烧少林寺,几乎将这座千年古刹摧毁殆尽。
一、石友三的背景与行事风格
石友三,字汉章,1891年生于吉林长春。他从小家境贫寒,性格暴躁,少年时期常因小事与邻里发生冲突,给人留下了不良的印象。父亲去世后,他离开家乡,四处流浪。1912年,石友三得知冯玉祥部队在北京招兵,于是报名参军。冯玉祥发现石友三机警能干,便让他担任马夫。
从马夫做起,石友三逐渐得到冯玉祥的青睐,凭借一系列战场上的表现,他很快成为冯玉祥的贴身侍卫,并在冯玉祥升任西北边防督办后,获得了第六师师长的位置。在短短的13年内,石友三从一名普通马夫升至军官,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势力。
然而,石友三的忠诚并不长久。1926年,他奉命攻打阎锡山,却与阎部密谋停战,致使冯玉祥的大本营不得不撤离。事后,石友三转投阎锡山,随后又背叛阎锡山,重新投向冯玉祥。虽然冯玉祥为他提供了宽容和机会,但石友三心底始终没有对任何一方保持忠诚,最终使冯玉祥对他产生了戒心。
二、与樊钟秀的冲突
1928年4月,河南的樊钟秀攻占巩县,冯玉祥急忙调石友三前去支援。樊钟秀曾在少林寺修习武艺,与少林寺的关系深厚。他带领的“建国豫军”尽管兵力远逊石友三的部队,但由于其在当地的强大支持力量,仍敢主动进攻。
然而,樊钟秀没想到的是,自己选择将指挥部设在少林寺,最终给少林寺带来了灭顶之灾。虽然少林寺的僧人和信徒们纷纷拿起武器抵抗,但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,樊钟秀的部队最终溃败。石友三愤怒之下,命令军士将煤油浇在寺庙的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藏经阁等重要建筑上,点燃了大火。这场大火足足烧了四十天,少林寺的大部分建筑都化为了灰烬,仅剩下一些石柱静静矗立,成为悲伤的见证。
尽管少林寺遭受如此严重的破坏,但它的复建却并非没有希望。20多年后,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在日本京都的达摩寺意外发现了一些1920年拍摄的少林寺照片,这些照片为寺庙的复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,成为少林寺重建的重要参考。
三、石友三的进一步背叛与投靠
石友三在击败樊钟秀后,逐渐引起了蒋介石的关注。蒋介石通过中间人赠送了7万元现金来拉拢石友三,石友三便毫不犹豫地收下了这笔巨款。然而,冯玉祥的心腹李秉璇向冯玉祥报告了此事,石友三心生怨恨,便派人将李秉璇暗杀。
为了避免冯玉祥的追究,石友三决定叛变投蒋。1929年,蒋介石任命他为安徽省主席。不久后,蒋介石又命令石友三担任广东省主席,石友三知道这是蒋介石故意挑起他与李济深的矛盾,心中充满了不满。
与此同时,石友三逐渐对蒋介石产生了不满,开始与反蒋势力接触。1929年12月,他发起了对南京的炮击,打破了与蒋介石的关系。虽然石友三不敌蒋介石,但他依然未能完全服从,继续在各方势力之间周旋。
四、石友三的最终失败
1930年春,冯玉祥与阎锡山联手准备反蒋,石友三再度背叛,率部配合攻打蒋介石。在一次进攻中,石友三几乎靠近蒋介石的司令部,然而由于援军及时赶到,石友三未能成功抓住蒋介石。事后,他得知张学良支持蒋介石,决定背弃冯玉祥,改投张学良。
然而,石友三的野心未能成功。他不仅遭遇了蒋介石与张学良的联合打击,还在后期的反蒋运动中最终失败,被消灭在历史的尘土之中。
五、石友三的终结
随着“七七事变”的爆发,石友三开始在察哈尔地区挑起事端,与八路军发生摩擦。这引起了新八军军长高树勋的反感,并且不久后,石友三与日军勾结的秘密被揭露。高树勋决定铲除这个汉奸,最终在一次暗杀中,石友三被捕并活埋,结束了他背叛和罪行的一生。
在解放战争中,高树勋因其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获得了广泛的认同,并在后来的革命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成为新中国的建设者之一。
这段历史,虽然充满了纷争与背叛,但也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,提醒我们铭记历史,珍视那些为民族独立与复兴而努力的人们。
发布于:天津市顺阳网配资-现货配资网-配资平台实盘平台-加杠杆炒股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