炁体源流段落:
图片
住氣兼行氣法
訣曰'調炁减息,其功稍遲,若住炁兼行炁,其功倍也。住炁者,候神安和,久而寧帖,因而住之,至於極者爲行通。每候鷄鳴前至寅時,可行五七通,渐渐加至十通,或作意漸增之,意炁俱定即定,恬自極初可以鼻進,數息便住,至極有益無損,甚微妙也。
译:诀:“若只调息减息,功效较慢;若能住气兼行气,则功效倍增。”住气法,待心神安定平和,气息久渐宁帖,便顺势住气(闭息)。闭息至极处,则转为行气(导引)。修炼时辰,每日鸡鸣前至寅时(凌晨3~5点),可行气5~7遍,渐增至10遍。若心念专注,亦可随功夫加深而增加次数。初学之时,可先以鼻缓缓吸气,默数呼吸次数,随即住气(屏息),直至极限。此法唯有增益,毫无损害,长久修习,自能体会其中精微玄妙之处。
每住息之時,須候常喘息,出了便住,此名外炁不忤。亦須先净一室,擇其良友專數其息,
此要漸漸增多也。
译:每次练习闭息时,需等待自然呼吸平稳后(呼尽气息),再开始闭息——这样外界的杂气便不会干扰修炼。此外,需先打扫一间清净的屋子,选择心性相合的同伴一起静修,专注默数呼吸次数。闭息的时间要循序渐进地延长。
如此行减息之道,功倍速成
陰符經曰'絕利一源,用師十倍。
译:照这样修炼闭息减息的法门,功效可事半功倍。正如《阴符经》所说:'断绝杂念,专守一窍,功效胜过寻常十倍。'
图片
其慎者,吐引大奔。初修之士故未免也,不得不慎,其奔吐宜慎之爲妙。
不慎者,忽有内傷,心見反損也。仙經曰'出微微人綿綿,明至理自通玄。
译:修炼时要格外谨慎的是——急促吐纳与气息狂奔(过度换气)。初学之人难免犯此错误,必须万分小心,吐纳节奏以柔和缓慢为妙。若不慎失控,可能导致内气损伤,反而损耗心神。
正如《仙经》所言:'呼气要微细如游丝,吸气要绵长似春蚕'——明白此中至理,自然能通达玄妙境界。
大君曰'住炁可以通百關,除堅滯,治萬病,導元炁。
修行人住熙,若園人灌畦,一滿而水通,百脉衆物皆滋也,一炁而靈變萬神,三丹俱王,
故言要在導乎元炁。
译:大君说:'闭息行气之法能够疏通全身经络,化解气血淤堵,治愈各类疾病,引导先天元气。修行者练习闭息,就像园丁浇灌菜畦——只需灌满一处,水流自然通达四方,令百脉通畅、周身滋润。当一炁(先天能量)灵动变化时,万千神识随之觉醒,上中下三丹田同时激活。因此修行的核心要诀,就在于引导这先天元气的运行。'
若百關通則减息,元炁隨意自開,津路流注,元炁與津液所及之處,先化爲髓,永不壞也。
《中黃經》曰'蒸筋曝骨達諸關,握固漸通,開百竅。百竅關連總有神,由子軀除歸我身。
怡然得達自明真,自明之道永長存。故不壞矣。炁初時則覺遍身微熱,此是元炁充滿四
肢,盈溢百竅,故曰在此應也。即須握固,運入三丹田。三丹田出,故流遍於身,通於
百神,可使毛髪躑躅(zhizhu),容貌光芒,顏如處女。仙經曰'無一毛不通於炁,無一節不住於神。此是煉骨法,久久集之,則金髓玉骨長生仙矣。
译:当全身经络畅通后,呼吸自然减缓,元气随心意自由流转,津液(唾液)沿经脉运行。元气与津液所到之处,会先转化为“髓”(高级生命能量),使肉身永不衰败。
《中黄经》说:“蒸炼筋骨,透达周身关窍;握固调息,渐通百脉诸穴。百窍相连皆有神灵主宰,净化凡躯,归返真我。心神怡然,自悟真道;明悟真道,方能永恒不灭。”
因此,肉身可臻至不坏境界。修炼初期,会感觉全身微微发热,这是元气充满四肢、充盈百窍的征兆,称为“应验”。此时应立即握固(拇指按掌心,余四指紧握),将元气引入上、中、下三丹田。待三丹田能量满溢,元气便流布全身,通达百神,甚至能使毛发润泽、肌肤透亮,容颜如少女般焕发青春。《仙经》云:“无一毛孔不通元气,无一处关节不驻神灵。”这便是“炼骨”的至高法门。若能持之以恒地修炼,终能使骨髓如金、骨骼如玉,成就长生不老的仙体。
图片
大君曰'减息住炁,以無息爲常,定炁爲功。若猶减息則功遲,若專住炁則難得至於無息。若通百關,兼行炁减息,則元炁自然充盈,其功速倍而成矣。元炁全身以不舉不動爲頭,以不出不入爲足是也。泯其萬境,息此六情,普洗煩心,祛滌諸想。
译:大君说:'修炼呼吸的关键,在于逐步减少呼吸频率(减息)并保持气息内敛(住炁),最终达到自然无息的恒定状态,以稳定内气(定炁)为根本功夫。若只单纯减少呼吸,进步会很缓慢;若一味强行闭气,又难以真正达到无息境界;唯有先打通全身经络(通百关),同时配合导引行气和呼吸调节,才能使元气自然充盈,事半功倍。元气运行的奥妙在于:心神如如不动是根本(不举不动为头)气息归根不随外境是圆满(不出不入为足)
达到此境界时:
能超越一切外境干扰,平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扰动,彻底净化心中杂念,清除所有妄想执著'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顺阳网配资-现货配资网-配资平台实盘平台-加杠杆炒股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